址山镇以民为主 深推反邪教工作

2019-08-23 09:22   江门日报  

江门日报讯(文/图 程建华)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址山镇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重点,结合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反邪教工作,开展“无邪教”示范镇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积极打造多个阵地

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群众

在位于址山镇教师村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这里有大量图文并茂的上墙资料,当中介绍了邪教的特征、危害,以及识别邪教、抵御邪教的方法,引导群众进一步认识邪教、防范邪教和抵御邪教。

址山镇维稳及综治办工作人员郭文浪表示,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所在的位置是当地退休教师居住地,许多退休教师义务加入址山镇反邪教协会,并在基地为当地群众上课。“退休教师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在当地是德高望重的群体,只要他们在基地为群众上课,课室里都是座无虚席的。”他说。

在址山镇法治文化公园,反邪教元素同样无处不在,走廊里、墙壁上、草坪中,都有宣传邪教危害的警示标语。“公园作为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天然阵地。比如,在公园路边或绿化带中,我们设置了反邪教宣传牌,目的就是让群众在休闲漫步的同时接受教育熏陶。”郭文浪说。

此外,址山镇设立了“430”反邪教课室,由承接公益创投项目的社工机构每月组织服务对象开展一次反邪教警示教育主题活动。“宣传方面,我们注重尽量不说教,而是靠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教育群众。除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和‘430’反邪教课室,在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祠堂、文化室、榕树头等场所也是我们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阵地。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群众都是乐意接受的,有些还主动预约了学习课程。”址山镇维稳及综治办主任马文爵说。

△址山镇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430”反邪教课室,向当地群众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

学生家长“穿针引线” 编织反邪教宣教大网

址山镇有6所中小学,有学生近4000名,通过学生和家长在各类社会群体中“穿针引线”,编织出一张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大网,这是该镇的经验做法。

比如,址山中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反邪教”活动,通过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反邪教知识短信和签订《家庭拒绝邪教承诺书》等方式,推动反邪教知识进家庭全覆盖。

家长林女士表示,他们一家在《家庭拒绝邪教承诺书》郑重承诺不参加邪教活动,并积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的反邪教工作。为了学习更多相关知识,她还发动家人和亲戚朋友关注“鹤山反邪”微信公众号,经常阅读反邪教警示教育文章,为平安、幸福生活上保险。

址山中学教导处主任郭玉迎表示,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该校以学生为主体,制定相关的反邪教课程内容,每周三的“大课间”活动也会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比如,该校从30多部反邪教微电影中选取适合各年级学生观看的内容,针对性、指向性和教育性都很强。“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家长委员会,我们通过家长委员会发动全体家长参与反邪教工作,以实际行动抵制邪教。通过学生辐射家长,再通过家长辐射更大人群。”郭玉迎说。

此外,址山镇将反邪教警示教育与禁毒、扫黑除恶等宣传工作相结合,在其他工作中融入反邪教元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址山中学在开展禁毒教育的同时,进行了拒绝邪教宣誓活动,丰富了活动内容,让学生受到教育。“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反邪教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平时注重提升学生自律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与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是相辅相成的。”郭玉迎告诉记者。

△址山镇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反邪教知识宣传,吸引学生围观。

实施网格化管理 法治环境全面提升

一直以来,址山镇把摸底排查作为反邪教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该镇结合驻点挂钩联系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和群防群治力量,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每周由驻村干部联合村委会干部对各自然村开展巡查、走访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及时排查、获取邪教活动信息;每季度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网格化拉网式排查,及时掌握涉邪教苗头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该镇重点关注出租屋、集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巡查,坚决防范邪教人员流窜活动。

址山派出所副所长邹声伟表示,针对址山镇卫浴企业较多的现状,该所发动企业加强联防互动,及时反馈涉邪信息。辖区企业十分支持反邪教工作,向派出所及时、定期反馈问题,该镇未发生一起邪教犯罪活动。

址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反邪教工作推动了当地法治环境全面提升,投资环境日益良好,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址山镇,也吸引了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址山镇户籍人口3.2万人,外来人口2.8万人,该镇是“中国水暖卫浴五金产业基地”“中国水暖卫浴五金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暖卫浴)”,并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荣誉。

(责任编辑:徐蓓蓓 实习编辑:赵丹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