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银信出“深闺” 讲述浓浓家国情

2021-04-12 08:36   江门日报  

“看了专题展很感动。老一辈华侨到外国去帮助建设,成绩很大。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努力在那里工作,令我感动。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应该传承下去。”前日,在参观完“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后,一位北京市民说。一封封发黄的家信,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背后的故事……正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专题展,丰富的展品和展品背后的故事震撼着现场嘉宾、观众的心。  

专题展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各大媒体报道,成为人们了解“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江门华侨精神的一扇窗口。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参观后对专题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对于推动挖掘侨批文化、弘扬华侨精神、塑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内涵、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等都大有裨益。

文/严建广 黎禹君 图/周华东

在更高平台讲述江门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是江门的文化源泉,这里哺育了维新先驱梁启超、油画之父李铁夫、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粤剧大师红线女等众多名人大家,孕育出“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两项世界级文化遗产。

“侨”是江门最大的文化内核,是江门的文化DNA,侨批是不可复制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化遗产。五邑银信(侨批)以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重要的地位。2013年6月19日,16万封中国侨批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将近5万封来自江门五邑地区。

△这是目前江门五邑地区发现并记录在案的最早的银信。

近年来,江门以银信(侨批)为纽带,通过展览“走出去”,讲好侨乡故事。2015年8月,原市文广新局、中国钱币博物馆、市博物馆共同举办“金山伯的荣耀——近代江门五邑侨汇展”,首站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开展。近年来,该展览陆续在全国巡展,先后走进武汉、广州、山西、云南等地,巡展10余次。此外,近年来,市博物馆在香港、澳门举办的专题展览中均有银信(侨批)部分。

这次专题展在北京举行,不仅是江门首次把专业侨批展览带到北京,而且展览受到各大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国际在线、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欧洲时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或派记者到现场采访报道,或转发相关报道,使五邑银信(侨批)走上了更高的展示平台,也成为江门积极探索银信(侨批)活化展示新方式的生动注脚。

“要让五邑银信(侨批)走出‘深闺’,走出去的步伐更快一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说。

陈冀表示,希望通过专题展,进一步保护活化、包装运用五邑银信(侨批)这个重要的中国华侨历史文化瑰宝,将五邑银信(侨批)打造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目前,江门市正积极探索保护活化新路径,让银信(侨批)走出家门、国门,成为讲好江门故事、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

承载的精神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本次专题展通过书信、照片、图表等形式,系统呈现了五邑华侨从走出国门建设当地、回馈家乡建设到报效祖国的时代记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民俗风情和根脉意识。专题展还生动再现了“诚信信使——巡城马”“目前发现的江门五邑地区最早银信”“信封信纸一体化银信”“满满相思心形银信”“革命小生——李是男”“华侨家庭的爱国传承——张炳联、张益民”等系列五邑华侨故事。

“我想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一个是‘震撼’,一个是‘感动’。”参观完专题展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婧宇说,“震撼于展品保存完整、数量丰富、种类繁多,震撼于华侨在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仍心系家国,让我一个后辈有幸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不懈奋斗的五邑华侨精神。作为一名党员,今天的专题展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令我感动。银信(侨批)作为历史的物证,承载的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精神,在危难时期更体现了华侨对国家的信心、民族的希望,虽然现在银信(侨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承载的精神历久弥新且生生不息。”

搭建了解先辈的桥梁

一封封往返于海内外、亲人之间的银信(侨批),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使得天涯比邻,实现见字如晤,它不仅是中国人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折射出的是“过番人”筚路蓝缕、回报桑梓的责任与担当。还见证了华侨为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复兴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江门人的后代,也是一名侨务工作者,在展览上看到先辈的经历,我深有感触。”在参观完专题展后,北京市东城区侨联主席谭菲说,“通过银信(侨批)和背后的故事,让我对先辈有了更多的认识,多了一份敬仰,对故乡多了一份了解。”

谭菲说,作为一名侨务工作者,先辈的经历和精神将更加激励自己去做好侨务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影响海外侨胞,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她说。

“看到银信(侨批)让我想起爷爷奶奶。”中国侨联顾问、在京五邑籍乡亲唐闻生说:“20世纪初,爷爷出国谋生,当时,奶奶和孩子在江门乡下。那时候,交通条件差,爷爷差不多10年才能回一次家。爷爷在国外的时候,就是靠银信(侨批)联系。”

唐闻生说,银信(侨批)看似简单,背后的故事很丰富。“在那个时代,银信(侨批)要从海外到家乡人的手中,非常不容易。”她说,“尽管困难重重,仍络绎不绝,这背后就是华侨的家国情怀。”

另一位在京五邑籍乡亲、中国侨联顾问黄军军参观专题展时表示,侨胞身在海外,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不仅为所在国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赢得当地人民尊重,同时,心系祖国、家乡、家人,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要通过展览让人们了解这些历史,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她说。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宁园  三审:陈淑婷)